【心理科普】“525”心理健康节
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25日 08:34浏览次数:

发布:  审核:学生处

“525”谐音“我爱我” ,是全国大、中学生心理健康日。设立这一节日旨在提醒大家关注自我心理状态,学会关爱自己。以下为你带来一些心理健康小科普:

一、心理健康的标准

心理健康并非一直快乐无忧,而是能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,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,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,能够恰当地认识和接纳自我,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,也能合理调节情绪和行为,保持人格的完整与稳定。

二、常见心理困扰及表现

 (一)焦虑:过度担忧未来,常伴随心慌、坐立不安、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,比如考试前长时间紧张,总担心考不好。

 (二)抑郁:持续情绪低落,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热情,睡眠、食欲改变,甚至产生自我否定想法。

 (三)人际关系敏感:在社交中过度在意他人评价,害怕被拒绝、批评,与人交往时感到紧张、不自在

3. 实用心理调节小技巧

 (一)情绪释放:感到压抑时,可通过写日记倾诉内心想法;或是进行运动,如跑步、打球,让压力随汗水释放;也可以放声歌唱,缓解不良情绪。

(二) 正念冥想:每天花10-15分钟,找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,专注于呼吸,排除杂念。这能帮助放松身心,减轻焦虑,提升专注力和情绪调节能力。

(三)建立支持系统:和家人、朋友保持良好沟通,分享生活点滴。遇到困难时,不要独自承受,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和建议。

三、自我关爱的重要性

只有先爱自己,才能更好地爱他人。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,尊重自身感受和需求。给自己留出独处、休息和做喜欢事情的时间,不因为忙碌或他人期待而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。面对自身不足,不苛责自己,尝试用宽容和鼓励的态度,陪伴自己成长进步。如果心理困扰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,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。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,从“525”开始,也在生活中的每一天!